急性過敏與慢性過敏
重點結論
急性過敏是「立刻、明顯」的免疫反應;慢性過敏是「延遲、持續」的低度發炎。前者要快速急救,後者要長期管理。
1. 什麼是急性過敏?
- 發作速度: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出現。
- 機制:過敏原→IgE抗體→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。
- 症狀範例:蕁麻疹、呼吸急促、血壓下降、過敏性休克。
- 常見過敏原:花粉、塵蟎、食物(堅果、海鮮)、藥物、昆蟲毒液。
- 檢測方法:特異性IgE血液檢測。
-
處理方式:
- 遠離過敏源
- 抗組織胺(口服/注射)
- 過敏性休克時注射腎上腺素(EpiPen®)
2. 什麼是慢性過敏?
- 發作速度:接觸後24小時到數天或更長。
- 機制:主要由IgG抗體或T細胞引發,形成免疫複合物或細胞激素持續發炎。
-
症狀範例:
- 呼吸道:慢性鼻炎、鼻竇炎、鼻息肉、哮喘加重
- 皮膚:異位性皮膚炎(常伴乾癢)
- 全身:疲倦、頭痛、胃腸不適、睡眠品質差
- 檢測方法:特異性IgG/IgG4血液檢測、不耐受性試驗
-
處理方式:
- 長期迴避確定過敏源
- 食物輪替(如4天輪替制)
- 調整生活型態(運動、飲食、睡眠)
- 針對併發症(鼻息肉、鼻竇炎、皮膚炎)進行專科治療或免疫療法
3. 慢性過敏可能引發的全身影響
-
體重與代謝
- 慢性發炎易導致胰島素抗性、脂質異常,增加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風險。
- 肥胖反過來也會加劇過敏症狀。
-
呼吸與耳鼻喉
- 鼻竇炎、鼻息肉、中耳炎、聽力下降;哮喘發作更頻繁。
-
皮膚與感染
-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感染機率提高(皮膚屏障受損)。
-
心血管與心理
- 慢性發炎可能微幅提高中風及心血管事件風險;
- 睡眠障礙、注意力降低、焦慮、憂鬱。
4. 簡易管理建議
- 急性過敏:隨身攜帶急救藥(EpiPen®),立刻停止接觸過敏源並施以急救藥物。
-
慢性過敏:
- 做詳細過敏原檢測,找出真正誘因
- 長期迴避或輪替飲食
- 控制體重、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保持良好睡眠
- 定期回診、視情況使用鼻用類固醇、局部及系統性免疫治療
- 注意心理健康,必要時尋求專業支持
總結:
急性過敏追求「立刻止變」、慢性過敏則要「長期控管」。掌握兩者特點,才能有效預防與治療。